东安县:建设“数字乡村” 创新基层治理

文章来源: 红星网  时间: 2025-01-16 16:14

近年来,东安县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以“数字乡村”建设为抓手,将“数字基因”注入乡村治理,积极构建“组织全覆盖、信息全覆盖、服务全覆盖”的智慧乡村治理新格局,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添“数字力量”。

顺“数”而为,强化党建引领

支部建设“一网通管”。整合党建基础元素,将区域内的党组织、党员、支部建设情况等数据信息以数字网络进行图文统计呈现,实现基层党组织动态管理。推出党建动态、主题党日、教育培训和组织生活等内容整体展示,帮助党务工作者和到访群众直观了解全景党建信息。“智慧党建”系统推出党员学习培训“云端”模式,让党员教育培训更方便,特别是对流动党员进行及时管理,将党员思想、志愿服务等信息实时录入系统,形成可量化的党员风采展示,为党建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。

乡村治理“一屏掌控”。抢抓“数字乡村”发展机遇,全面推进“数字乡村”云管理平台建设,全县300多个村实现电脑端智慧大屏“一屏观全域”。通过“数字乡村”智慧大屏,全村信息统一采集、录入、使用。定期进行数据采集,保持信息动态更新和多维度查询,只需点击鼠标,智慧党建、平安乡村、村情村务、通知信息、乡村政策和产业等模块“一屏全知”,村内实时动态跃然屏上,大大提高了村级事务处理效率和透明度。

便民服务“一键响应”。通过建设“数字乡村”,把支部党员连在线上、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,有效提升线上服务水平。开发“5G智慧乡村”公众号,建立村部和村民的线上沟通渠道,用“数字化服务”拉近群众的距离。村民通过公众号,使用“事件上报”“积分银行”等功能参与乡村自治,通过“便民服务”模块上缴电费、话费,办理医保等业务,村委会通过“信息公告”模块公开村务,实现村民与村干部之间双向联动。

加“数”前行,助推减负增效

为基层减负担。“数字乡村”视频监控让“巡林、巡山、巡田”等工作变得轻松便捷,改变以往APP打卡签到、积分排名、拍照转发等工作方式,有效纠治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,帮助基层干部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。通过“云喇叭”应用一键广播功能,将党和国家的政策、政务公开、村务通知、安全生产、森林防火“进民耳、入民心”。通过“人脸识别”“溺水防范”“火情预警”“应急调度”“垃圾堆放”等人工智能项目建设,切实节约人力物力成本为基层减负,提升基层社会“智治”能力。

为服务出新招。完善县、乡、村三级政务服务平台,加强各业务系统对接,打破不同部门之间数据壁垒,提升政务“一张网”行政效能,让“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”,实现政务事项“好办、快办、易办”。通过云管理平台,全村所有的房屋信息、人口信息、联系方式、田土面积等数据信息都能一键查询和调用。走进白牙市镇桐子山村,村民可通过手机、电脑进入“数字乡村”公众号参与村级事务、了解惠民政策、办理便民事项,并提供通知公告、生活服务、积分管理、村务公开等治理服务功能,政策、产业、通知等关键信息。

为治理添动力。积极推进“数字乡村”基础设施建设,通过与电信公司合作,在各村在重要关口投入多个高清摄像头、乡村大喇叭,为基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。片组邻“三长”通过手机端直接查看责任区域情况,开展线上调度、政策宣传,进行社情民意收集,精准对接群众所盼;村民也可以通过留言板功能进行线上留言,“动动手指”就能反映意见和问题。除了特定位置的预警监控,分散在村庄路口、村民家门口等关键位置的摄像头可以帮助村民“看家护院”、照顾老幼,助力亲情远程连接;镇政府、各村也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画面,可对主干道、公共区域实时查看,形成了镇、村两级监控覆盖,在基层治安、矛盾纠纷排查、人居环境整治、寻人寻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向“数”而兴,赋能乡村振兴

“数字技术”助推智慧农业。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,以“数字化农业+标准化生产”模式打造智慧农业生产基地,无人机、高速插秧机、测土施肥机等现代农机设备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,育秧工厂所育秧苗可实现每亩增产10%以上,节省人工成本50%以上,大幅提高粮食生产效率、降低劳动和管理成本。端桥铺镇通过引进“数字乡村”大数据平台,打造“5G+蛋鸡产业数字化”应用场景,让农业生产看得见摸得着。横塘镇的黑山羊养殖基地里,每一只黑山羊耳朵都戴上了“智慧耳标”,管理人员等通过手机APP,即可对养羊场和羊群状况进行实时监控,保障了羊场安全及有效管理。

“数字电商”打造名优品牌。统筹推进“数字乡村”建设,农村地区通信、交通、电网等数字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,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,越来越多“偏远乡村”变身“电商新村”。依托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,全县建立“数字乡村”电商服务站103个,引导村民通过电商直播和短视频运营打造农副产品零售、乡村旅游等消费场景,直播带货带领村民共同致富。塘家香米、大盛月饼、南桥绿壳无抗鸡蛋,中田橙子糖、花桥猪血丸子等产品纷纷亮相电商销售平台,从“土特产”变成了“畅销货”。

“数字乡村”赋能集体经济。探索“村企共建合作”模式,运用“数字乡村”赋能村级集体经济,发挥地缘、人缘优势,层层宣传、户户动员、全面推广,走出一条“国企政策支持、村委搭台协调、村组具体推进、各方稳定受益”的合作共赢之路。大盛镇以“数字乡村”试点建设为契机,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,在斗山村成立全市首个村级通信合作社,打造省级“数字经济+村级治理+集体经济”三合一特色试点,成立通信合作社的村每年可以固定分红,发展100户可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万余元。

1

主办单位: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
技术支持: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
ICP备案号:湘ICP备17016663号-1

欢迎您访问红星网
您是第 位来访者

Baidu
map